灰色混凝土有了“綠房子”
灰色混凝土有了“綠房子”
中建機械打造綠色智能混凝土預拌廠
王艷 劉爽
3月,仲春時節的成都,萬物勃發。在雙流區郊外油菜花環繞的曠野中,一座綠色智能混凝土預拌廠拔地而起:高位料倉、攪拌樓生產系統、中央控制室、砂石分離系統一應俱全,現代科技與傳統混凝土攪拌廠完美結合,這就是中建機械打造的四川西建興城建材有限公司商砼預拌廠。
筆者在現場看到,預拌廠每項設備都處于干凈整潔的環境中,以往傳統預拌廠平臺泥漿泥塊散布,臟亂差的景象全無蹤影。34米高的攪拌樓共有18個粉料罐,可存儲4500噸粉料;采用3條HZS240生產線,噪音小、拌和快,年可生產混凝土約300萬方。登樓俯瞰,正在緊張施工的職工“渺小”的身影,與占地面積1萬平米、十層樓高的料倉沖擊感十分強烈。
中建機械項目經理傅興國介紹,傳統混凝土預拌廠料倉直接立在地面,另需開辟一塊場地存放砂石等原料。如今建筑用地寸土寸金,我們的高位式料倉,將骨料堆場置于稱斗上方,節約占地面積,整站占地總面積僅19.2畝。
此外,攪拌廠轟鳴穿梭的鏟車,在這里銷聲匿跡。皮帶傳送替代傳統裝載機,成為該廠設計的一大亮點。“整建制”卡車運送來的砂石料,在專業卸料口通過皮帶輸送系統傳送至不同型號的骨料倉。傅興國介紹,“高位料倉設有18個骨料儲存倉,2個卸料口,能儲存骨料3萬噸。高位料倉儲料系統由卸料倉、儲料倉、皮帶機系統、控制系統構成,整體采用全封閉設計,由立體封閉式的料倉儲料取代傳統的堆場儲料?!?/span>
卸料口兩端設置上料斜皮帶,原材料進場檢測合格后,卸料車將骨料卸入卸料口,通過斜皮帶,傳送至指定料倉,杜絕傳統鏟車上料帶來的粉塵、噪音、汽車尾氣等污染,也防止料倉交叉作業帶來的安全風險。
不僅如此,中建機械綠色混凝土預拌廠全生產線使用鋼結構交叉桁架式密閉外封技術,預拌廠主樓采用隔聲彩鋼板封閉,生產作業時外面基本上聽不到任何聲音。高位料倉的卸料口,配備了脈沖式除塵系統,除塵率可達99.5%,抑制粉塵外揚。
如今,中建機械打造的綠色混凝土預拌廠在南寧、成都、重慶、上海、北京、鄭州、溫州、泉州等地“開花結果”,為地鐵、房建、基礎設施項目源源不斷地輸送“養料”。
中建機械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東文表示,“作為曾經產出國內第一臺全自動預拌廠的企業,多年來,我們從傳統產品不斷創新升級,這是全體職工對制造精神的追求。今后我們要把產品做到最好,性價比最優,不斷探索前進,尋求新的市場突破。”